都說現在青年流行“佛系”,隨遇而安,那么,到底有多少比例的年輕人在955甚至996之余,還能勞心勞力去折騰另一份副業?
根據清研智庫聯合南京大學紫金傳媒研究院、度小滿金融(原“百度金融”)共同發布的《2019年兩棲青年金融需求調查研究》顯示,全國在職青年群體中,高達17.34%的人擁有一份或多份“副業”,基于4.63億青年就業群體的普查數據推算,兩棲青年規模達8000萬人,生活品質、興趣愛好及自我發展為其選擇兩棲的三大動因。
8000萬青年選擇兩棲化的生存方式,這樣的副業人群規模在經濟史上極為罕見。事實上,他們已成為助推中國新經濟的重要力量,如果盤點近年的互聯網新貴,多有“兩棲青年”的身影,沒有他們的參與,許多商業模式甚至都難以成立。
平臺經濟的生力軍
今年的兩棲人群調研發現,大量新興職業已然強勢崛起,小紅書達人、專業夸手、數字化管理師、付費咨詢師等C位出道,成為青年人發展副業的熱門選擇,約13%的受訪者表示會從事此類職業。
這些新副業,多與垂直化的互聯網平臺有關。平臺經濟使更加廣泛的分工協作成為可能,供需雙方可通過互聯網形成以薪酬為紐帶的勞工關系,產生了各種形式的臨時工作、自雇工作、非正式工作等。
在副業分布的前四個領域——小生意、服務娛樂、文學類、新型服務,我們幾乎都能看到對應的服務平臺與單體個人的連接;而源源不斷的“兩棲青年”供給,則是這些平臺迅速成長的生力軍。
兩棲青年副業分布
若觀察近年來新興的獨角獸甚至超級獨角獸,相當部分受益于這股“兩棲化”熱潮。若沒有千百萬的非職業網約車司機、數以萬計的業余創作者,滴滴或者字節跳動難以達到數百億級美金的估值。
此外,小紅書、知乎、春雨醫生、斗魚等眾多平臺,若沒有兩棲青年從事副業的熱情,其豐富性和吸引力將大為消減,有的甚至無法存續,而更早的淘寶也離不開這個人群的貢獻。
有趣的是,調研發現,以微商、淘寶店主、海外代購、專車司機、網絡自媒體為代表的傳統副業類型熱度有所降低,與上年相比,愿意從事商品銷售的人群(如淘寶、微商)占比下降約10%,為34.56%;去年排名第二的“家教、私教”則在今年下降到第8位,僅有約4%的受訪者選擇該職業。
這種副業的流向,也正代表了新經濟業態的快速迭代,比如,微商不復當年的流行,大量人涌向云集等社交電商新模式;零散的家教則開始由正規化的專業機構代替,并誕生好未來等百億美金的公司。事實上,副業選擇的高流動性,恰好契合新經濟時代資源配置的高效率。
兩棲青年地域分布
創新平臺多集中在一二線城市,近水樓臺,我們也能看到兩棲青年一線城市聚集度持續攀升,超5成兩棲青年居住在一線城市,較去年上升8%。百度指數地域分布也表明,相比于其他地區,北上廣深及杭州、成都地區“兩棲青年”一詞搜索異?;钴S,往往越是創新活躍的地區,兩棲青年集聚度也越高。
超長待機,能掙敢花
近期,互聯網企業996被“刷屏、熱搜”,為人所忽略的是,互聯網平臺上非在編的兩棲青年,工作時間早已達到996,部分甚至是7117,乃至007。
據調研,近8成兩棲青年表示“主業+副業”12小時以上是常態,除了主業朝九晚五,副業往往也需要全天候待命。為副業更好發展,兩棲青年們需要不斷學習豐富自己,時刻準備著,超5成受訪者表示為副業準備、學習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,助推了“兩棲培訓班”的興起。
部分兩棲青年工作時間分布
相比公司996的制度化約定,這些非在編人員更多是自主自愿的,42.52%的受訪者因工作之外時間充裕而走上兩棲發展之路。大部分兩棲青年樂于接受忙碌的狀態,白天晚上兩種身份不停切換,工作時間無縫對接,“超長待機”,對于多重身份、多元職業的狀態,樂在其中。
可以說,兩棲青年并不是互聯網產業的正規軍,卻日益成為必不可少的“民兵”,中國數字經濟的蓬勃和活躍,與這部分人的付出和辛勞分不開。
兩棲青年每日時間分配
當然,兩棲青年從不避諱對創收的渴望,卻不止于純粹的經濟動因,他們對待副業有熱情、有規劃、有投入、有態度,敢于將有限的空閑與積蓄投入二次就業,超9成受訪者愿意為自己從事的副業投入一定資金。
事實上,65.47%的兩棲青年有將副業發展為主業的計劃。
兩棲青年有著明確的“能掙敢花”的特征,其金融需求日益強盛。深訪發現,日常生活中的借貸消費、分期消費等培養了年輕一代超前消費習慣,借貸成為兩棲青年解決資金難題的重要方式,近5成有借貸經歷,超5成有借貸需求;從金融需求期望來看,貸款利率、品牌可信度成焦點。從百度搜索指數來看,以“有錢花”“螞蟻借唄”“微粒貸”為代表的網絡小額信貸產品成為兩棲青年從網上借錢的首選。
有金融需求的兩棲青年年齡、收入分布
互聯網借貸以其審核便捷,周轉靈活的特點,逐漸贏得廣大青年認可,其中80后超6成選擇互聯網借貸,占比增長最為明顯。
這又從需求側助推了度小滿、螞蟻金服、微眾銀行等公司的快速成長,從調研看,有錢花、借唄、微粒貸等新興互聯網借貸方式占比均有所上升,升幅為5%-7%。
如今,AI、無人機駕駛、物聯網等全新領域蓄勢待發,將產生新的數字化平臺,多元化需求也將迸發多元化副業。兩棲青年的副業類型將更豐富,更具創新性,這些平臺同樣也離不開他們的參與。正是兩棲青年和數字平臺間的共振互動,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協作網絡,創造巨大商業價值的同時,也大大助力了中國新經濟的發展。